记得小时候,年初一起了个大早,吃了娘亲炸的面粉年糕和喝了荷兰水后,一整天的“节目”莫过于到婆婆家拜年了。
婆婆家距离小时候的住家很靠近,走过山坡下到“街场”就是了,一路上可以看到有人在卖氢气球,玩鞭炮(当时还没禁)很有过年的气氛。
年初一我们是吃斋的,所以来到婆婆家虽然很多美食,但我们都很听话(现在也是),只吃花生和喝"西long茶"(TehO)。
跟婆婆和亲朋戚友拜了年后,终于来到重头节目,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,那就是“逗利是”拿红包了!
当年婆婆和亲戚给的红包,是用红纸剪开的正方形来包的,里面包着两钱到六钱不等(怡保人说的两钱就是二十仙或两角)。
可能我们家比较穷和阿爹的不争气,亲朋戚友又狗眼,所以每年去婆婆家讨红包好像我们欠了他们似的,很不情愿的给我们兄弟姐妹一个利是。
所以,当时我们拿到的红包真正的是很利是的红纸一张,里面的“内涵”加加埋埋不到十蚊(蚊=元)。不要小看这十蚊,它可是我们日后“死慳死抵”的零用钱哦!相比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。
你们小时候拿到的红包是不是用红纸来包的呢?
年轻的你们也可以问问你们的父母,当年他们的红包是怎样的!
